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这位山东人:创造7次全国纪录,成果为我国增收1000亿,与袁隆平齐名

    信息发布者:longteng
    2019-05-23 09:52:28   转载

    在当今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档案记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士,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一个是"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青岛农业大学杰出校友李登海,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

    李登海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被种业界誉为"南袁北李",研究玉米育种40余年,用玉米创造了奇迹:先后7次创造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2次创造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可他说自己只是个农民,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源于一则消息对他的"刺激"……

    这位山东人:创造7次全国纪录,成果为我国增收1000亿,与袁隆平齐名

    立志培育良种,让脚下土地长出更多粮食

    1949年,李登海出生在山东掖县(今莱州市),1966年初中毕业后回到了养育他的故土莱州市西由镇后邓村,并在1970年参加了该村农科队。不久,李登海出任农科队队长。1972年春,一次偶然机会获知,美国的玉米每亩最高产量是家乡产量的8-10倍,这一差距深深刺痛了李登海的心。

    这位山东人:创造7次全国纪录,成果为我国增收1000亿,与袁隆平齐名

    从那时起,开创我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成为李登海一生的理想追求。"培育良种,赶超美国"的雄心壮志也开始在他心中萌芽:"美国农民能做到的,中国农民也能做到。一定要培育出高产的玉米种来!让脚下的土地长出更多的粮食。"自此,李登海把一生与玉米育种联系到一起。他白天在玉米地里忙碌着,晚上痴迷地学习有关育种的理论。

    进入大学深造,用一年时间学了4年的课程

    1974年,李登海被推荐到莱阳农校(今青岛农业大学)深造,用一年的时间学了4年的课程。幸运的是李登海遇到了全国玉米遗传育种的权威教授刘恩训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为他立志进行科技创新、科学报国,投身于玉米科研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山东人:创造7次全国纪录,成果为我国增收1000亿,与袁隆平齐名

    老师刘恩训被李登海夜以继日的痴狂劲头感动了,送给他20粒珍贵的玉米杂交品种XL80。这点燃了李登海科技创新的激情。他从XL80中分离出的2000多个株系中,选择了最理想的掖107进行重点稳定,并采用割雌穗苞叶加人工辅助授粉技术,解决了雌雄花期不遇的致命缺陷。为加快育种速度,李登海又远赴海南,进行加代繁殖。

    这位山东人:创造7次全国纪录,成果为我国增收1000亿,与袁隆平齐名

    高产攻关研究,刷新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经过8年的高产攻关研究,李登海在我国率先选育紧凑型品种。1979年,中国第一个紧凑型玉米种——"掖单2号"诞生了,当年在全国首次突破亩产一千五百斤大关,首创我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在全国推广20年之久。随后掖单6号、7号……亩产824.9、953公斤……李登海用中国的玉米种刷新着夏玉米亩产纪录。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到2004年,李登海在选育新品种的数量上、推广面积上、产生的效益上都居全国首位。全国累计推广达10亿多亩,为国家创造社会效益1000多亿元。2005年10月17日,超级玉米新品种"登海超试一号"亩产达到了1402.86公斤。时隔16年后,他再次刷新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这位山东人:创造7次全国纪录,成果为我国增收1000亿,与袁隆平齐名

    创办种子产业化公司,成为中国科学家首富

    李登海也是国内第一个做种子产业化公司的。1985年,为了打破种子研发和产业化之间的壁垒,推动种业科研、生产、推广一体化,登海种业应运而生。为了租赁土地,他把母亲的户口迁回了老家,拿着最初的2万块钱艰难起步,直到2005年公司上市,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种业帝国,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把中国的粮食问题解决,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有人说我是中国科学家的首富,是因为在企业中我控股。如果让别人控股了,我们就会失去坚持科研创新和高产研究这条主线,就会失去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初衷。上市之后,我竟然成了中国科学家的首富。在我心目中,我的目标并不是这个。是为了保证我们追求的事业,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位山东人:创造7次全国纪录,成果为我国增收1000亿,与袁隆平齐名

    2004年2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李登海培育的"掖单13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2015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荣誉加身,李登海却有着更高的信念:"我要育出更多更好的高产玉米新品种,力争在我的后半生再为国家增产1000亿公斤粮食!" 他的一生当中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开创中国玉米高产之路,可这件事,却让人敬佩无比。

    01.gif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村民评论
    村里风光2019-05-23

    回复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